郝双才,男,1965年5月,山西省襄汾县,副教授。
1987年7月于山西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,2005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硕士学位,主要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、中学政治课教学论等课程,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。
二、学术成果
(一)论文
1、“十三五”时期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——以山西省为例,《经济研究参考》2015年第22期。
2、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:指导思想与未来走向,《教学与管理》2014年第3期。
3、消除文化贫困:山西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智力保证,《山西档案》2014年第1期。
4、正视农村“一乡一校”问题 ,《光明日》2013年9月4日。
5、新课改实施现状实证研究——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,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》2012年第3期。
6、我国婚姻暴力成因的道德剖析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2年第5期。
7、收入差距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,《新课程学习》2010年第9期。
8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7-01-15
9、调控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策略分析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5年第12期。
10、关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思考,《齐鲁学刊》 2005年第6期。
11、壮大农村经济: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根本所在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2005年第8期。
12、收入差距是形成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根源 ,《教育与经济》2005年第3期。
13、培育现代社会阶层:调控基础教育社会阶层失衡的核心所在,《基础教育参考》2005年第4期。
14、制约我国教育行为的观念因素辨析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2004年第8期。
15、重解教学目的 郝双才,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 2001年第5期。
16、试论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的法律依据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2000年第3。
17、政教专业课程体系与《课程标准》的适应性分析,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 2000年第3期。
18、《学科教学法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,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年第4期。
19、《思想政治教育学》的课程特点与教学,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 1998年第4期。
20、高等师范院校定向生的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,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96年第2期。
21、教师要讲究课堂语言艺术,《教学与管理》1990年第6期。
(二)著作
1、《收入差距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》,当代出版社2002年版。
2、《人文教育教学论》,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。
另外,参编著作4部。
(三)课题
1、2005年教育部课题“收入差距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”。
2、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“山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对策研究”。
(四)获奖
1、1009年获山西省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。
2、2014年获山西省第八届科研成果优秀奖。
上一条:刘莉萍
【关闭】
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 地址: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319号邮编:030619